“鸟中大熊猫”现身西安!就在这里!
连续好几年
每年初冬时节
位于秦岭脚下的西安长安区蛤蟆滩水稻田
都会迎来珍贵鸟类黑鹳的身影
浅水、觅食、活动敏捷
优雅且颜值高......
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,在全国的很多区域都有分布,但它的种群数量稀少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黑鹳数量仅有1000余只,被喻为“鸟中大熊猫”。
在西安市长安区滈河一带,最近这两天就有人发现有一批黑鹳在此越冬。
摄影爱好者曹师傅:“最爱就是拍鸟,我去年就在这拍黑鹳,见到它就非常高兴,其中有一张照片还参加过各种展览。”
黑鹳在展翅的时候,它的长度在一米五左右,翱翔在空中,它的肚皮是泛着白色的,在阳光的照耀下羽翼也呈现出五彩的金属光感。正是因为这份优美的姿态,吸引着摄影爱好者。
除此之外,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董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也常年关注着这群黑鹳。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董芦笛:“我们研究黑鹳,实际上是基于一个课题方向,那就是生态环境恢复。黑鹳代表的是一个珍稀物种,同时是一个水质环境的指示性鸟类,黑鹳的出现意味着那个地方的水质非常好,它们选择迁移到这里来过冬。”
十里蛤蟆滩稻花乡里农业景区负责人罗小全:“2019年的时候发现黑鹳,后来我们在这里种植了水稻,黑鹳就来这边生存了,刚开始我也不认识,宣传过之后才知道是黑鹳,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所以要好好保护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。”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董芦笛:“在其他地方观测到的都没这么多。黑鹳喜欢干净的浅滩溪流,而十里蛤蟆滩整体的环境非常适合黑鹳的过冬生活。”
董教授说,稻田、浅滩、林间、还有可以毫无阻力飞行的高压线铁塔,形成了黑鹳在此过冬的生存条件。正是由于这里的生态环境,具备了鸟类的栖息条件,还引来了其它鸟种,形成循环,这样的生态环境会持续向好。
小伙伴们
为了更好地满足
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
陕西广播电视台银龄频道(原生活频道)
即将上线开播
您的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
快扫码参与
帮助我们打造更适合您的电视节目
↓↓↓真好看
↓↓↓ ↓↓↓